第二小隊工作坊成果
- 2019ntuhiscamp
- 2019年7月12日
- 讀畢需時 7 分鐘
已更新:2019年7月21日
淝水之戰前後前秦軍隊內部之族群問題
第二組:林煒翔、陳君維、顏恩杰、陳柏宇、許祐安、蘇莛庭、王儷恩、張孟涵
一、前言
公元357年苻堅發動政變奪權,隨即重用漢人王猛,在極短時間內消滅北方各國進而完成對中國北方的統一。王猛去世前曾告誡苻堅不應南侵東晉而要先處理國內民族問題。公元382年,即使群臣仍未達成共識,其弟苻融也表達反對,但苻堅自認擁有步兵六十餘萬加騎兵二十七萬的龐大軍力可以擊敗東晉,在慕容垂等人的支持下決定親征東晉。
東晉方面的主力則是北府兵,早在前秦苻堅統一中國北部時,東晉已對可能到來的戰爭有所準備,謝玄領導的北府兵戰力頗高,而權臣謝安為了戰爭也盡力調和桓謝兩大世族的關係,緩解了荊揚對立同時也穩定了大後方,土斷政策的實施也讓東晉的財政充足,使得東晉得以全力投入這場戰爭。
前秦這邊的戰前準備則是在苻堅的寬容政策下,不但未將之前被滅國的它國大臣殺害,甚至還賜予它們官職或軍職,雖然被征服的各族不見得會因此真心效忠前秦,但苻堅也因此組成了一支龐大的軍隊。在雙方都做足了準備的狀況下,戰爭終於爆發。
公元383年年中,東晉在秦軍尚未集結完成的狀況下對蜀地及襄陽發起了攻勢,意圖牽制秦軍對長江下游的壓迫,苻堅聽聞秦軍戰敗的消息後大怒,即刻派其子、姚萇及慕容垂等人馳援秦軍,雙方各自退兵,隨後苻堅下詔大舉攻晉並且全國總動員,以其弟苻融及慕容垂等人指揮率領步騎二十五萬為前鋒,苻堅本人則親率步騎共87萬軍隊南下,秦軍前鋒水陸並進,對長江中上游展開了攻勢。苻融及慕容垂等人攻佔了壽春及鄖城等地,東晉則立刻派遣謝石及謝玄等人率北府兵七萬至洛澗迎敵,這場洛澗之戰由東晉獲勝,前秦5萬步騎敗逃。 謝石率領主力一路乘勝挺進至淝水,與苻堅的主力隔水相望。苻堅見東晉軍戰力強悍,便派遣東晉降將朱序勸謝石投降,但朱序卻反而把前秦軍隊眾多卻尚未集結完成的弱點告訴東晉,於是東晉決定先在淝水挫敗秦軍前鋒,如此一來秦軍就會瓦解。於是謝石派人跟苻堅說雙方都想要速戰速決,不如秦軍先行後退,待東晉主力渡過淝水後雙方就可以直接一決勝負。意圖速戰速決的苻堅答應了這個提議,但沒想到秦軍在後退的過程中卻起了騷動,東晉主力渡過淝水後秦軍陷入混亂,苻融死在亂軍中,在加上朱序在軍隊後方散布假消息聲稱秦軍大敗,秦軍全軍崩潰。至此,淝水之戰由東晉獲勝。東晉謝安也乘勝北伐,攻佔了黃河以南的大片領土。前秦則在戰敗後元氣大傷,苻堅於公元385年被原部將姚萇所殺,北方重新陷入分裂混亂的局面。
上述即為淝水之戰的背景,可看見民族問題對苻堅軍隊內部的影響,此又可扣合五胡十六國紛亂複雜的民族政治大架構,因此本文試圖細緻加以討論。
二、統治階層的族群觀:以苻堅、苻融對話為核心
晉書記載了苻堅在決定是否伐晉時跟群臣間的談話,但大部分的臣子都持反對意見:權翼、石越分別從東晉的君臣關係及天象來建苻堅,但苻堅心裡早有打算
堅曰:「所謂築室于道,沮計萬端,吾當內斷於心矣。」
在散朝後,苻堅把苻融單獨留下來做討論,從他們的對話中,可以大概了解兩個人對於境內各族群的看法:
融泣曰:「陛下寵育鮮卑、羌、羯,布諸畿甸,舊人族類,斥徙遐方。今傾國而去,如有風塵之變者,其如宗廟何!監國以弱卒數萬留守京師,鮮卑、羌、羯攢聚如林,此皆國之賊也,我之仇也。」
由此段可知苻融認為前秦疆域內的外族對於內政是較大的威脅,相較之下,苻堅較於偏向外族,至乎勝過自己本身的民族—氐族。而苻堅對於五胡次序的想法,以下試論證之:
第一,陳寅恪的《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中曾引通鑑句:
胡、羯、鮮卑、氐、羌,五胡之次序也。無汝羌名,謂讖文耳。姚萇自謂次應曆數,堅故以讖文為言。
以建國之先後定次序,這很明確地說了為什麼苻堅較重視外族人勝於本族人,且這五族之間的關係一定還有更深層面的聯繫,不過因為史料不足的關係,造成我們無從論證。
第二,在鄭欽仁等著《魏晉南北朝史》中提到一部分匈奴、鮮卑、羌、氐的遷徙和關係。首先在匈奴及鮮卑的內遷中提到匈奴是胡族的一大族群,而在之後因為東漢初年南北匈奴的內鬨及東漢和帝永元年間匈奴北單于敗逃,鮮卑更佔據了整個蒙古草原且剩下的匈奴族人留在原居地區的還有很多人,並且都自稱鮮卑人,這更壯大了鮮卑部族,不過對於羯,此書並沒有多談。再說回來氐和羌的關係,這兩族的關係較親密,有著相似的風俗習慣,雖說他們的語言是不同的,但是其實他們兩族算是可以溝通的,或是說有共同的語言,且經濟模式也是以農耕為主,由以上的資料可得苻堅對於五胡的想法,以及淝水之戰前五胡關係的概況。
《晉書》中苻融有云「陛下寵育鮮卑、羌、羯」,提到的差別待遇,由陳寅恪的書、魏晉史可得到補充。陳寅恪提到,部落有血緣、地區之分。一個人和主要族群的血緣親疏可決定他的地位高低;而一個地區的主要族群是什麼,該地區的居民就自然地會被稱呼該主要族群的名字。然而,地位並非永遠不變,可由和主要族群拉近關係來提高自身地位。《魏晉南北朝史》主要提到五胡的分布,但沒有比較五胡之間漢化程度差異對族群關係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魏晉史》特別提到羌人因與漢人文化、風俗不同,與漢人起了不少衝突,甚至造成東漢末年的「羌患」。兩者都有提及的是,氐人、鮮卑人是漢化較深的民族。 由上述補充,我們可以推論血緣、地區關係不會直接影響個人地位,而是漢化程度決定了苻堅排定五胡的階序。我們甚至推論苻堅之所以使同族氐人「斥徙遐方」可能是同族氐人在心裡對苻堅親近漢化較淺的羌人等不滿的表現。
三、從族群代表將領看前秦內部關係
在前文探討了氐人首領苻堅、苻融的關係,但前秦內部也有其他民族問題。這些問題在淝水之戰的前後皆不難看出,從在南征前的諸將反對到戰後紛紛建國。接下來以代表鮮卑的慕容垂和代表羌的姚萇為例。
(一)慕容垂
慕容垂本來效力於前燕並且屢立奇功,但卻遭小人嫌忌。
垂既有大功,威德彌振, 慕容評素不平之。垂又言其將孫蓋等摧鋒陷銳,宜論功超授,評寢而不錄。垂數以為言,頗與評廷爭。可足渾氏素惡垂,毀其戰功,遂與評謀殺垂。垂懼,奔于苻堅。
從史料可知慕容垂一開始投奔前秦是出於可能遭到謀殺,並非單純的想投靠苻堅,而是情勢逼的不得以。在日後苻堅滅前燕之後也深得苻堅信任擔任要職,統領苻堅所征服的鮮卑軍,但在淝水之戰後苻堅衰微,一有機會就想辦法恢復鮮卑人的燕國。
前句町王翟遼背苻堅,舉兵於河南,慕容垂自鄴與遼合,遂攻堅子暉於洛陽。仇池公楊世奔還隴右,遣使稱籓。
由上述史料可知,在苻堅淝水之戰後遭到眾人的背叛,慕容垂也不例外,回到自己的勢力範圍鄴,在洛陽攻打苻堅的兒子苻暉,準備自己建國。
孝武太元八年,堅敗,其地入慕容垂。垂僭號於中山,是為後燕。
慕容垂打敗苻堅不久之後,即刻建立屬於鮮卑族的後燕。由此可知慕容垂並沒有真心效忠於苻堅,其實只想為自己的鮮卑族效力。
(二)姚萇
在這個多民族的時代,慕容垂並不是唯一的例子,接著是代表羌的姚萇。
及襄死,萇率諸弟降于苻生。苻堅以萇為揚武將軍。歷左衛將軍,隴東、汲郡、河東、武都、武威、巴西、扶風太守,寧、幽、兗三州刺史,復為揚武將軍,步兵校尉,封益都侯。為堅將,累有大功。
此段史料可知,在姚萇的哥哥(姚襄)戰死後,姚萇只得投降於前秦苻生。後苻堅篡位苻生,受到苻堅重用。
萇求傳國璽於于堅曰:「萇次膺苻歷,可以為惠。」堅瞋目叱之曰:「小羌乃敢干逼天子,豈以傳國璽授汝羌也,圖緯苻命,何所依據?五胡次序,無汝羌名。違天不祥,其能久乎!璽已送晉,不可得也。」
上文提到苻堅寧可將國璽送給屬漢人的晉也不願意傳給屬羌人的姚萇可知,在苻堅眼中漢人的民族的地位是大於羌人的,而前文也有提到五胡的民族次序顯現前秦內部族群歧視問題。
求為堯舜禪代之事。堅責緯曰:「禪代者,聖賢之事。姚萇叛賊, 奈何擬之古人!」堅既不許萇以禪代,罵而求死,萇乃縊堅於新平佛寺中,時年四十八。中山公詵及張夫人並自殺。是歲,太元十年也。
又云:
是月,姚萇殺苻堅而僭即皇帝位。
上述可知姚萇求禪讓不成於是殺了苻堅自立擺脫了存在種族歧視和矛盾的前秦,建立了屬於羌人的後秦。
三、結論
綜上所述,可以發現淝水之戰前前秦內部各族將領的想法,不只是與他族(姚萇、慕容垂)的不合,甚至連自己族內(苻融)也有不同的聲音,這樣的聲音便決定了前秦在淝水之戰的命運。而我們可以知道在開戰前每個不同的族群都有不同的考量,甚至影響到了底下的小人物的動向,例如張崇在前秦失勢後,轉而投靠了後燕,顯示他與東晉政權間尚有一道隔閡;位階更高的姚萇更是殺苻堅篡位稱王。在無法順利磨合各族群的意見下,使前秦軍在作戰時軍心並不一致,這可能是導致前秦在淝水之戰的潰敗的原因之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