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2019ntuhiscamp

《稻草人》觀影整理

已更新:2019年7月21日

課程組長 張存一


  本次史學營電影欣賞,選取1987年由王童執導的《稻草人》。

  單看劇情,《稻草人》就是簡單的喜鬧片:太平洋戰爭末期的台灣農村,兩兄弟的農地被地主與糖廠轉賣、牛隻與農具充公奉獻;家庭龐大,卻將無以營生。某次美軍空襲後,一顆炸彈墜落田中而未爆,日人長官表示,上繳美軍的東西,軍部將重重有賞,兩兄弟遂和村裡警察抬著炸彈,向城裡進發。豈料炸彈入城,便引起當地派出所的恐慌,兩兄弟在城中警察威逼下,無奈將炸彈投入附近海中;而炸彈竟在海裡爆炸,浮上死魚無數,兩兄弟開開心心的抓魚回家團圓。


  劇情硬要,但省思深沉。關鍵在於導演對鄉土社會的深刻認知,讓該片的諸多推演與細節,簡直讓我們回到某個資訊豐富的田野現場。兩兄弟的家庭呈現出各個成員的倫理關係和村里地位,兩兄弟和土地諸多象徵物(稻草人、祖墳、土地公等)的互動中蘊含諸種價值與生計的衝突,而當我們邁出鄉里原生社會,又見到無所不在、顯像為各種角色與事件的日本殖民體系(警察、長官、傷兵、死兵、地主遠親……等)。鄉里社會內與外的腳色共聚一處,顯示出前者的各種新舊邊界如何生成、重構或遭到擾動,甚至被消滅。潛藏在片中的眾多苦難,讓荒謬的喜劇情節變成深沉隱晦的控訴,笑中帶淚;即使在最後,兩兄弟拎著大批魚回家,也沒有任何問題真正得到解決,土地的侵奪隨時能捲土重來、空襲仍然要發生、而國家繼續侵犯生產的能力和成果……。片尾逐漸拉遠的鏡頭中,團聚的一家、喜氣洋洋的各色人等、彷彿永恆不變的鄉里社會,仍將在近代史的脈絡中,面臨著解體或衰弱的危機。


  換個角度想,這部片更大的價值,在於將「經濟關係」、「族群階級」、「倫理規範」、「政策待遇」等抽象概念,還原為各種角色鮮活的互動與聯繫,「邊界」遂重新作為人與人的關係而顯露;這似乎也是史學書寫重要的原則:將空泛高遠的理論、概念還原為特殊時空脈絡下的人、事、物,尤其以或集體或個體的人為中心,展現歷史對象行動與環境的複雜性,且依之開始書寫者的所有敘述與判斷。


  進一步把觀眾加進對影片的思考中,便可嘗試自問:我們對鄉里社會了解多少呢?我們有這樣的生命經驗,去「看懂」這部片嗎?各種鏡頭與人物動作所傳達出來的習俗、心態和境況,真的為我們所領悟嗎?若不盡如此,那我們又豈能理解那既提供片中人生活環境也逼使片中人走向悲劇的各種「邊界」?或所有的同情終究只是虛假而自我的想像?以上質疑同時也蘊含了這樣的問題:「我們對歷史對象了解多少?」與「透過歷史研究,我們對自己的環境與定位理解了多少?」只有在過去與現在之間不斷辨認、交叉詰問,我們才可能越來越接近資料中所呈現歷史時空,並釐清自己關懷的角度和內容,邁向一次史學書寫的完成。

18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天下學說」討論課摘要(曾信豪主講)

甘懷真老師 〈從天下到地上──天下學說與東亞國際關係的檢討〉 記錄人:曾信豪、黃子晏 本次討論課導讀的文本是甘懷真老師的〈從天下到地上──天下學說與東亞國際關係的檢討〉。由於本篇幾乎是甘老師近年研究集大成之作,若未讀過引用之論文,或對老師的研究無基本的掌握,在諸多概念或術語中可能會迷失方向。因此於討論課正式開始前,先進行「背景的前景化」,諸如老師的研究立場與架構等,以更深入讀懂論文。 背景的前景化

民族識別政策(林易陞主講)

本次討論課以吳啟訥老師的〈人群分類與國族整合——中共民族識別政策的歷史線索和政治面向〉為主軸,其旨在剖析1950年代,中共穩固境內族群關係的民族識別政策。本課程兼採簡報講述、問題搶答、小組討論發表等方式,藉由人群分類的歷史線索、中共當局的政治動機與實際操作策略等三種切入角度,不僅協助小隊員釐清老師的論述脈絡,更促進其思考有關邊界建構與互動的歷史課題。

bottom of page